top of page

Origin 

Country

Kenya

Farm

基蒂圖合作社

Altitude

1800-1900 masl

Region 

Kiambu

Temp

18 °C

Rainfall

1098

Gititu Farmer Co-operative Society (FCS)

Gititu FCS 在 1970 年代成立,是 Kiambu 省內最有歷史的處理廠之一,早在 1997 年就曾獲得最佳莊園(Best Managed)的肯定,從 2008 起不斷獲獎至今,2015/16年產季獲得 Kiambu 省的最佳農民第一名(Growers Excellence Award Scheme of Coffee Directorate),自 2017/18 產季起,在 NCE 競標會上經常成為標王,2018 年更成為 Nairobi Coffee Exchange 競標會該地區的標王。
 
 Gititu FCS總共有八個濕處理廠,與約莫六千名的小農合作,這些咖啡農採收果實後送至旗下濕處理廠,進行後製處理,過程中,光是人工挑選就高達五次,乾燥時也是小心謹慎地反覆翻攪,就是這樣一直以來的堅持,擦亮了Gititu合作社的良好聲譽的招牌。

Variety 

SL28、SL34

Grade

AA Top、AB Plus

Process

肯亞式水洗

處理法描述

首先,咖啡果實一到 Gititu FCS 先進行第一次篩選,挑除樹枝、雜物等。初步挑選後,送至水槽進行72小時發酵,靜置期間做第二次挑選,去除比重低、浮起來的未熟果。發酵完成後,咖啡果實由水道往下運輸,除了利用密度再次篩選咖啡豆,工人也會使用工具推動豆子,增加與水道的磨擦和滾動,清除殘留果肉和黏液。
 
 水洗結束,咖啡在非洲棚架上乾燥時,也會將豆貌不佳、破損的咖啡豆手工挑除。完成處理的咖啡會先暫存倉庫,送往乾處理廠前,進行最後一次人工色選。
 
 另外,當咖啡豆在發酵槽和棚架也都受到細心照顧。在發酵槽內時,多在早上換水,每24小時一次,控制發酵條件於理想程度。曬乾時,咖啡豆則是單層平均鋪放在棚架上,厚度不會超過一英吋,而且平均每四小時進行翻動,一天共四次:早、中、下午和工作結束前。為了避免日光過強造成光害,工人會視情況用帆布覆蓋棚架,保護咖啡豆,而離開處理廠前,也會將帆布蓋上避免露水、濕氣影響咖啡。進行如此複雜多道工法的處理法是 Gititu FCS 一直以來的堅持,也就是這樣的悉心照護每一個咖啡豆才能成為得獎的常勝軍!

bottom of page